家长必知: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叛逆,打造良好家庭成长环境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
所谓叛逆,应该是通过抵触沟通、抗拒安排、甚至是逆向而行,来刷存在感,显示自己的存在、尊严的存在的一个过程。
青春期叛逆是少年成长的正常现象,叛逆不是青春期成长的需要,是一种不请自来的行为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青春期少年都有叛逆的表现,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父母的性格与脾气,育儿观念和管教手段与方法。
观察我周围的孩子,初一至高二(12~17周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中初二和高一最甚。女孩子要早些,男孩稍晚。
办公室同事孩子一:女孩,初二。漂亮、聪明、成绩保持的还不错。学校强制剪短发,不能盖耳朵。每次理发都不能肃肃静静的,剪短了不好看会哭闹,长了会被老师批评,也是不高兴。上课睡觉,中午本该在校吃饭,不告诉老师就擅自溜,上课顶撞老师、睡觉,做指甲、涂口红,我同事一接到班主任电话就头疼。
同事孩子二:男孩,初二到初三上半学期。学习敷衍,尤其是数学,有时候考试后面大题会整个放弃不做。母子俩动辄就吵,一个强势的要管,一个不服气地抗拒被管,怎么都是不和谐。
同事们在一起交流都是哀声叹气,感慨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大多数同事都认为叛逆早了好,因为高中比初中更为关键,叛逆是一个阶段,初中过去了,高中会更容易沟通。
我闺蜜的女儿,在初二到初三叛逆了一年半的时间,叛逆起来顶多跟妈妈呕个气,一见到好吃的就忘了;我朋友的儿子,读初中时很好,整个高中三年都是叛逆的,严重到近一年时间不跟父母交流,也不吃妈妈做的早饭,只有在钱花完的时候,才肯面无表情地跟爸爸知会一声。
青春期叛逆行为,对每个孩子来说,开始与结束时间也不相同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做,有的开始早,结束的早,有的开始晚,结束的迟,也有的持续到20、30多岁。但是绝大多数都会有一个叛逆表现最强烈的阶段,一般集中在14-16岁这几年。
孩子的成长叛逆期有几个?
在20岁之前,孩子有三个叛逆期,分别是2-3岁的“宝宝叛逆期”、7-9岁的“儿童叛逆期”、12-18岁的“青春叛逆期”。而我们所说的“青少年叛逆期”,就是指处于12-18岁的“青春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特点
1、年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2、性别特点——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比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4、诱因特点——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激烈对抗。
5、行为特点——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计较行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极端的事情,长期在网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青少年叛逆的常见原因
1、身体和精神上的趋于独立,使得孩子想脱离父母却又不得不依赖父母
这个时候的孩子,处于成年和儿童之间,身体各方面刚刚趋于成熟,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然而想事情又不全面,思想却又不能完全脱离幼稚的一面,此时的孩子身体和思维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了自己独立交往的圈子,想要脱离父母,可是在物质上又不得不依赖父母,所以形成心理上的矛盾和痛苦。
2、父母的要求过高,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初中和高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也可以说是决定着自己人生重要转折的阶段,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人们依然把“考上好的大学”当成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而此时的孩子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没有严格的规划,秉承着“我的命运我作主”的理念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做,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父母是错的而跟父母作对,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的执拗观点,想要以此彰显自己的长大和成熟。
3、生理上第二性特征的发展
孩子在12岁左右就迈入了人生一个重要阶段,那就是青春期,此时的孩子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身体上会有明显的变化,比如男孩会喉结凸起,声音变粗,胡须和腋毛开始长长,女孩则乳房开始发育,生理期如期而至......这些身体上变化使得孩子心理上也开始变得成熟,不再用以前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随着孩子第二性征逐渐发育,他们的情绪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变得敏感、冲动和叛逆,伴随着这些还有一些新的困惑,比如自卑、害羞、忌妒、虚荣、焦虑等等。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分析
叛逆期介于孩童与成人阶段的青少年期,这段时期因青少年开始转变为大人而有些心理与生理上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转变,这段时期可能会有些行为上的偏差或情绪上的不稳定。
其实不光是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常常会有这样情绪反复的时候,比如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就像是女性的生理期一样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生理性的情绪低落,这是具有普遍性的不稳定时期,只是青春期的孩子不善于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得更加明显和直接。
青春期的孩子会特别敏感,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还不完善,正在挣扎着长大,且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情绪上非常容易受周围人及身边小事的影响,如果此时的孩子得不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同与支持,便会产生许多影响情绪发展的因素,而看在家长和老师眼里,孩子的这种情绪影响就被判定为“叛逆”。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
1、换位思考,与孩子平等对话。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站在平等的位置,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弱点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给他们尊重,当他们感受被尊重,才会回报给你尊重,减少抗拒心理,对你敞开心扉。
2、学会倾听,多多鼓励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烈,家长不要喋喋不休,而要注意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更不要时时刻刻去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要多多鼓励,可以告诉孩子一些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给他们思考和选择的空间。
3、控制情绪,允许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好情绪,在可控的范围内允许孩子犯错、吃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不束缚孩子,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要默默地关注孩子,避免他们走上弯路。
4、忌谈成绩,给孩子减负。
当父母的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同孩子交流,老拿学习成绩说事,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亲子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结束语
叛逆的孩子好比一个充满力量向你抛来的篮球,你后退一步顺着它的力量接住它,这样才能将它牢牢地抓在手中,如果你伸直双手去硬抓的话,不仅抓它不着,球会反弹得更远,反而会伤了自己。情同此理,会打球的人都可能会理解到这些。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平等、信任、理解和支持是最重要。在心理上,平等视之;信任他们有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做决策以及并为他们的决策负责的能力;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观点,支持他们的决定。
1,
2,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